淮安曾因輝煌的漕運歷史而成為國家級樞紐城市。而今,作為江蘇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蘇北重要中心城市,國家三大戰略——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戰略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戰略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疊加區,淮安公路、鐵路、水運、航空交通樞紐工程齊全,再次成為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。
《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》戰略布局和江蘇省“十四五”規劃“徐-連-淮”現代物流“金三角”戰略部署,給淮安樞紐城市建設帶來巨大機遇。但在未來幾年關鍵重大交通工程規劃建設、樞紐經濟樞紐產業發展和樞紐城市功能發揮等方面,還需要我們以“壯麗東南第一州”的眼界和氣度,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,力爭在“十四五”期間將淮安打造成新時代的國家級樞紐城市。
加快制定樞紐城市建設規劃
高品位的國家級樞紐城市首先要有高質量的建設發展規劃。高質量的樞紐城市建設規劃,要高位定標、跨越發展。要根據國家相關文件精神,深入研究國家級樞紐城市建設標準,借鑒其他城市經驗做法,創新提出樞紐城市建設標準體系;要將高品位國家級樞紐城市建設作為淮安城市建設重要目標,對照標準,加快制定建設規劃;要強化經濟理念規劃,高鐵站區、機場新城、港口園區等經濟板塊規劃應當體現經濟規律內涵,相關產業項目分布應當探尋項目與空間的內在關系,盡可能遵循產業發展規律;要追求綜合交通體系在淮安經濟社會發展中功能和效用的最大發揮,盡快調整、優化不合理和滯后的規劃內容,突出樞紐經濟發展規劃制定。
加快推進鐵空水基礎設施建設
高品位的國家級樞紐城市必須要有完備的綜合交通體系基礎。全面實現規劃項目,需要“爭餅”“搶餅”“做餅”,城市之間項目競爭激烈,稍有懈怠,就有可能錯過機遇。對此,要有搶抓機遇的危機感和緊迫感,在已有公鐵水空綜合交通體系的基礎上,加快“場-線-網”相關重大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。要搶抓省委關于東部沿海機場貨運樞紐戰略部署的“窗口期”,加快機場三期工程的立項和開工建設,避免錯失發展機遇;要全力爭取將時速350公里沂淮高鐵項目納入國家規劃,實現時速350公里的高鐵貫通南北;要系統推進二級航道建設,加快構建淮安二級航道網絡。
加強樞紐經濟產業發展
高品位的國家級樞紐城市離不開樞紐經濟和樞紐產業的支撐。要構建起以“板塊、產業、樞紐、中心”為框架的樞紐經濟體系,要突出打造“2板塊+3產業”,即兩大樞紐經濟板塊-空港新城、高鐵新城,重點發展三大樞紐產業-內河航運產業、物流快遞產業、交通旅游產業;要加快構建“3樞紐+3中心”,即航空貨運、內河航運、高鐵快運三大樞紐和現代倉儲、城市配送、公路物流三大中心;要充分發揮交通樞紐工程對經濟領域和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,打造盱眙龍蝦節、食博會、淮揚菜美食節等品牌,擴大淮安食品產業在長三角市場的覆蓋面。
加大區域發展互聯互通
高品位的國家級樞紐城市應當在區域發展中增加影響力。要加大區域發展互聯互通,深度融入長三角,積極打造“金三角”。主動對接上海和蘇南城市,積極參與長三角主要城市的經濟社會活動,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,主動聯系徐州、連云港,建立現代物流“金三角”發展協作機制,打造蘇北物流“金三角”。主動融入南京都市圈,同時,積極會同宿遷構建洪澤湖生態經濟圈,借助洪澤湖特殊的生態地理資源,提升淮安水利樞紐城市影響力。保持淮河生態經濟帶的首倡和牽頭影響力,主動牽頭舉辦淮河生態經濟帶區域協作活動,共同提升淮河生態經濟帶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影響力;充分利用國家大運河文化帶戰略作用,主辦相關文化活動,保持淮安“運河之都”影響力。主動承辦并積極參與區域性經濟社會活動,擴大淮安影響力;支持并扶持有關企業牽頭舉辦區域性經濟文化活動,培育具有市場生命力的活動項目。
完善樞紐城市服務功能
高品位的國家級樞紐城市應當有完善的城市服務功能。要進一步完善商貿、旅游、公共交通等城市服務功能,增強淮安區域輻射能力和集聚效果,讓“穿城而過”的人流、車(船)流、物流、資金流“想在淮安停下來歇歇”。著力打造淮海廣場、水渡口等商圈,以提高城市核心區域活力;以周恩來精神、大運河文化、西游文化等人文資源吸引各地游客;以豐富的高教資源、優質的醫療資源、良好的康養資源集聚周邊人口。建立高效的城市交通體系,提升樞紐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功能,使城市公共交通能夠有效應對氣候考驗,滿足節假日客流、物流的“爆發性”需求。塑造交通窗口服務品牌,樹立樞紐城市新形象。高鐵東站要進一步制定“海棠花語”志愿者服務培育方案,將之打造為鐵路系統有影響的品牌服務,機場、火車站、汽車站分別培育、塑造自己的服務品牌。
健全樞紐建設管理體制
高品位的國家級樞紐城市應當有匹配的建設管理體制機制。要加強對樞紐城市建設的宏觀指導和組織實施,成立樞紐城市建設工作協調機制,強化領導,加強溝通。將空港樞紐辦公室職能進一步擴展優化,在原有職能基礎上,設立樞紐城市建設指導辦公室,作為市級協調機制的辦事機構,做好樞紐城市建設相關工作。將樞紐城市建設關系密切的相關工作機構并入新樞紐辦,提高管理效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