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主頁 > 企業黨建 > 學習園地
淮安市打造區域重要綜合交通樞紐 為建設長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當好先行軍
來源:中國江蘇網 時間:2021-04-14 瀏覽量:

  “十三五”時期是淮安市交通建設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,也是淮安人民感受交通運輸發展變化最為深刻的五年:累計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23億元,是“十二五”同期的2.88倍,創歷史新高。建成了一批具有關鍵性支撐、標志性意義的重大交通工程:徐宿淮鹽、連淮揚鎮高鐵全線通車,寧淮高鐵在全線率先開工,48公里內環高架一期一次成環,“高鐵夢”“高架夢”先后照進現實;淮安機場獲批國際機場,公路網人口密度、干線航道里程分別居全省第二、第三位,公路樞紐、區域內河航運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。公路客運量、水路貨運量占全國總量的比重均超過0.5%,達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指標,淮安成為京津冀至長三角通道、沿淮河綜合運輸大通道、東部沿海通道等交匯的區域重要綜合交通樞紐。交通事業的大發展,打開了淮安融南匯北的地理空間格局,加快了產業發展和城市更新的步伐,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。

    一、為重大戰略實施撐起“骨架”

  “十三五”期間,長三角一體化、大運河文化帶、淮河生態經濟帶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相繼在淮安落地,如何把握機遇,化“勢能”為“動能”?淮安下好交通這步“先手棋”。拓展區域一體化“快速走廊”。公路上,在蘇北率先形成城市高速公路環;鐵路上,徐宿淮鹽鐵路、連淮揚鎮鐵路建成通車,寧淮鐵路加快建設,淮安基本確立區域重要高鐵樞紐地位;航空上,目前淮安機場運營航線25條,通達全國主要中心城市;水運上,淮安港是國家二類水路開放口岸,運河兩淮段目前仍是全球最繁忙的內河航道之一,形成了“通江達海、通濟江淮”的格局。打造運河文化復興“美麗中軸”。按照打造大運河文化公園、建設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的總體要求,大力推進運河沿線環境整治、公共服務配套、歷史遺存活化利用,做好大閘口、河下古鎮等濱水區保護開發,古老運河煥發新姿。開辟鄉村振興“康莊大道”。圍繞農房改善、全域旅游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,提前一年實現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,提前兩年實現鎮村公交全覆蓋。建成淮河大橋、高家堰大橋,經濟薄弱村、革命老區、丘陵山區的交通條件明顯改善。

    二、為城市能級改善提供“引擎”

  “十三五”期間,淮安市堅持交通先導發展戰略,通過加強樞紐聯系、優化網絡體系,著力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輻射力。密切產城與組團聯系。大力實施通達工程,內環高架在主城區畫出“同心圓”、有軌電車連起城市主要功能區、濱河大道串起“兩淮”第二快速通道,有效帶動了沿線園區建設和城市開發,切實解決了交通擁堵及“鐘擺式交通”等問題。促進樞紐經濟振興。依托良好的區位交通條件,大力推進航空、高鐵、港口樞紐建設。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謀劃提出建設淮安航空貨運樞紐,目前已開通4條全貨機航線;優化港口功能布局,推進淮安新港樞紐建設,港口吞吐能力超億噸;高鐵物流基地建設也正在謀劃推進。同時,大力推進運輸結構調整,建立便捷高效的海河聯運、鐵水聯運系統,服務制造業降本增效。構建站城一體格局。強化樞紐對產業園區、物流園區的服務支撐,推動運輸鏈與供應鏈、產業鏈深度融合,優化樞紐周邊片區功能布局和城市運營方案,目前空港產業園、高鐵商務區、黃碼港臨港新城等初具雛形。

    三、為高質量發展樹立“標桿”

  立足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新發展理念,推動行業改革轉型。打造便民惠民公交。入選全省公交優先示范城市建設試點,公交出行分擔率達27%,農村客車通達率100%?;竟步煌ò傩諠M意度得分2018年為全省第一、2019年為全省第二。引領綠色智慧新風尚。實施交通信息化項目近30個,建成淮安新港5G安全可視化系統等平臺。創成全國綠色低碳交通試點城市,在全省內河率先實現規模以上港口岸電全覆蓋,新購置1482輛新能源公交車。主要交通干線沿線環境提升成效顯著,內環高架綠化成為城市靚麗“綠腰帶”。筑牢平安交通基石。加強“兩客一?!?、超限超載等安全監管,推動解決205國道、寧連公路穿城等隱患問題,交通領域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。

  “十四五”期間,淮安市將緊扣“綠色高地、樞紐新城”發展定位,加快構建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綠色、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,努力向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目標邁進,為交通強國、交通強省貢獻淮安力量。

 ?。ɑ窗彩腥嗣裾笔虚L趙權)


精品无码A片在线观看